![](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提起河南的面食
你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烩面
但你有所不知
在潢川,还有一种享誉全国的面
它就是潢川的空心贡面
潢川的空心贡面条细如丝,中空如管,半斤一筒,色洁如银,包装美观,携带方便,宜于保藏,便于食用。下锅就熟,久不粘汤。清水下,爽利可口;兑汤下,香甜味美。营养价值高。且易于消化。所产数万斤,尚供不应求。 贡面的绝妙之处是每根贡面虽细,但皆为空心,呈细管状,工艺之精巧令人赞叹不已。若以鸡汤煮面,辅以其他佐料,滑润爽口,鲜美无比。 贡面为啥是空心的? 这里还有一个小典故,唐朝那会儿,潢川叫“光州”,《光州志》上有说当时那里生产一种挂面,是宫廷的贡品,有“风销华夏,夺魁九州”之说,被称为“光州魁面”。 关于这个面还有个传说,虽然没有记入正史,但拿来诠释空心贡面的来历似乎也没啥毛病。 相传,“魁面”这个名字是武则天起的,并且,空心挂面也是在女皇的威慑之下诞生的。武则天成了皇上之后,决定在登基一百天的时候举行盛大庆典。她想一出是一出。脑袋一热就给光州刺史下了一道旨:“往年光州进贡的挂面都是实心的,如今已改朝换代,三个月内要为朕作出空心挂面,以备百日盛典食用。”光州刺史一下子就懵圈了,皇上这不是要人命吗?挂面多细啊,还要空心的,真是要人命的节奏。想当年牡丹花没有按照武则天的意思开,就被贬到洛阳了,花不服从她都是这下场,何况是人呢? 光州刺史很无奈,召集了城里所有做挂面的师傅,命令他们两个月内做出空心挂面,不然就是欺君大罪。这下子把球踢给了一堆人。当时光州做挂面做得最好的是马师傅,人称马老大。马老大接了这要命的指令,感觉不好了,这分明就是黄桑一时心血来潮,哪里有啥实际操作性。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捯饬,一个多月里,他在淘麦、磨面、揉面上绞尽脑汁,变着法子做了不知道多少遍,依然没有任何收获。这个时候他的徒弟彭仁义建议在配料上想办法,马老大听了不但没有采纳还把他骂了一顿,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哪能说改就改。恰好赶上重阳节这天,马老大让彭仁义去街上买油炸馓子,他去了很久也不见回来,马老大就让女儿巧珍去找。 结果,巧珍看到师兄正站在人家炸馓子的油锅前发呆,连巧珍到了他身边都不知道。一问才明白彭仁义从炸馓子里看出了端倪,他想着用炸馓子的面做挂面,也许能做出空心的来。于是两人商量准备瞒着马老大自己做。 但回到家后,马老大很惆怅地把他俩叫到跟前,安排后事一样,让仁义带着女儿巧珍远走高飞,因为马上就到期限了,空心挂面是做不出来了,他轻则坐牢,重则死罪。巧珍和仁义听了很难过,劝马老大不要放弃,让徒弟试一试,或许能成功,马老大这时候也没啥架子了,就同意了。彭仁义按炸馓子的配方和面,结合做挂面的手艺,竟然做出了空心挂面,马老大高兴坏了,立马就让徒弟和女儿拜堂成亲,还给空心面起了一个别称:龙凤面,意思是他们做出了空心面还成亲了,可谓双喜临门。这下子光州刺史总算能交差了。武则天也没想到竟然做出来了,她端着御厨做的鸡汤龙凤面,吃一口,简直了,脱口赞道:“光州挂面,实乃面中之魁也!”然后,光州挂面就有了“魁面”的称号。 至于“贡面”之称,是宋代才有的,那时候光州空心挂面已经是圆筒包装,面都截成20公分左右,进贡给宫廷,宋仁宗吃了之后大赞:“美哉,光州贡面!”于是,光州的筒装挂面就以“贡面”之名流传下来。 民国时期,光州改为潢川县,“光州贡面”的叫法也慢慢被“潢川空心贡面”取代。据说袁世凯也很中意这个面,每天早上的早饭都是用潢川空心贡面做的,他称赞此面是“滋补养生面”。 这种品牌是如何造就的? 潢川能出好的贡面这主要是因为气候。不管是历史上光州还是现在的潢川,都是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挂面的好地方。挂面对天气、温度、湿度要求很高,冷了热了、湿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不行,挂不成面,一扯就断。 介绍一家好店 河南旺鑫食品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潢川空心贡面生产经营和文化传承的企业,年产值5200万,是空心贡面行业的领军企业。 在做法上,旺鑫贡面手工做法完全遵循古法技艺做出来的面色香味俱全,并且拥有的半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出来的面和手工面不相伯仲而且不同的价格也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